在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形勢下,科創板公司仍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年度成績單,展現了科技創新企業的活力與韌性。
據統計,截至2023年2月28日,科創板507家公司悉數披露2022年業績,其中504家披露業績快報,2家披露年報,1家披露業績預告。
總體上看,科創板公司業績穩中有升,營業收入首次破萬億、凈利潤首次破千億;前三季度研發支出已達到822億元,預計全年研發支出首次突破千億。超八成公司實現盈利,七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科創50頭部公司業績領跑,光伏、動力電池、半導體設備材料等領域表現亮眼,特殊類型企業經營情況向好。
整體業績穩中有升
數據顯示,科創板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合計12050億元,同比增長29%;歸母凈利潤合計1144億元,同比增長8%;扣非歸母凈利潤合計920億元,同比增長11%。考慮到科創板允許無收入和無盈利企業上市,剔除47家未盈利上市企業后,板塊整體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的增幅分別為30%、13%和14%。
具體來看,七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增長,76家公司營業收入增幅超過50%,超四成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超八公司實現盈利,近五成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79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50%,其中41家公司凈利潤翻番,凈利潤最大增幅為艾力斯,增長超過6倍。此外,部分公司因市場形勢變化、行業需求調整、疫情影響等因素,業績出現下滑,凈利潤降幅超50%的公司45家,由盈轉虧和虧損擴大的公司73家。
凈利潤增幅最高的艾力斯系腫瘤治療領域的創新藥企業,目前已在非小細胞肺癌小分子靶向藥領域構建了豐富的研發管線。業績快報顯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核心產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商業化穩步推進,其二線治療適應癥于2021年底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2年全年實現銷售放量;其一線治療適應癥于2022年6月獲批,進一步帶動產品銷量。今年1月,公司披露甲磺酸伏美替尼片一線治療適應癥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對于擴大銷售規模、提升經營業績具有積極影響。
科創50指數成份股壓艙石效應顯著
科創板整體良好業績的取得,離不開頭部公司在其中發揮的板塊壓艙石作用和示范引領效應??苿?0指數成份公司2022年度共實現營業收入6000億元,歸母凈利潤686億元,分別占科創板整體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的50%、59%,同比分別增長43%、36%。其中,42家公司營收增長、32家公司凈利潤增長,新能源、半導體相關企業增幅位居前列,芯原股份、派能科技、大全能源凈利潤分別增長455%、302%、234%,此外,翱捷科技保持大額研發投入,高毛利率業務放量,2022年凈利潤同比減虧3.4億。
例如,全球戶儲龍頭派能科技表示,公司抓住2022年全球儲能市場強勁發展的機遇,持續深化和拓展銷售渠道并提高產品性能和布局,渠道、品牌、產品力、研發等方面的競爭優勢持續鞏固,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同時,隨著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部分募投項目的建成投產,新增產能釋放帶來產銷量進一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50成份公司基本面持續向好之際,投資價值亦愈發得到市場認可。數據顯示,科創50ETF產品最新份額已達到874億份,較2022年初增長191%,產品規模超過800億元,已成為境內第三大寬基指數產品。
半導體設備迎國產化加速
分行業板塊來看,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深入實施,科創板新能源公司勇立潮頭,彰顯致力綠色發展的活力與韌性,2022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854億元,同比增長66%;凈利潤327億元,同比增長126%。細分領域來看,覆蓋光伏、風電、儲能、動力電池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條有質量、有韌性的“特色鏈”,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在光伏領域,板塊技術和規模優勢進一步顯現,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23.04億元,同比增長99%,歸母凈利潤299.95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硅料龍頭大全能源、光伏組件龍頭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分別實現凈利潤191億、37億、29億,均實現翻倍以上增幅。
動力電池領域表現同樣不俗,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91.31億元,同比增長74%,歸母凈利潤99.14億元,同比增長55%。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企業實現高增長,振華新材、長遠鋰科、容百科技凈利潤分別增長208%、113%、49%。
在集成電路板塊,科創板已匯聚近90家公司,在國際復雜形勢和行業結構性調整的背景下,板塊2022年整體業績穩健,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749.34億元,同比增長21%,歸母凈利潤299.29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95.16億元,同比增長39%,歸母凈利潤121.33億元,同比增長13%,扣非歸母凈利潤97.74億元,同比增長84%。上游半導體設備、材料領域厚積薄發,受益于國產化進程加速,產品銷售顯著放量。拓荊科技、華海清科、芯源微、盛美上海、安集科技、有研硅等多家公司凈利潤增長翻番。
例如,科創板首家披露年報的盛美上海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增幅分別達到77%和151%,主要受益于半導體設備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公司新產品訂單穩步起量以及新客戶、新市場開拓取得成效。
特殊類型企業經營向好
科創板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下,一大批在原有制度下無法登陸A股市場的“硬科技”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截至目前,已有48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表決權架構企業、6家紅籌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根據業績快報,上海誼眾、唯捷創芯、拓荊科技、滬硅產業等9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預計2022年度實現扣非前后凈利潤均為正值,股票簡稱將在年報披露后“摘U”,屆時科創板累計將有19家上市時未盈利公司“摘U”。
18家第五套標準上市的創新藥企中,13家已有產品上市,10家公司營業收入已超過1億元,其中君實生物、康希諾以及神州細胞收入已超10億元;9家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凈利潤方面,4家公司實現盈利,包含上海誼眾、艾力斯2家公司上市后首次實現盈利。
以上海誼眾為例,公司核心產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于2021年第四季度獲批上市,公司正式開展該產品的商業化生產及銷售工作,2022年銷量大幅增長,致使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大幅增長。
此外,部分創新藥企2022年出現業績下滑,主要由于研發投入持續加大,部分企業的專利授權業務的里程碑收益具有年度波動性,以及產品獲批銷售均在1-2年內,尚處于產品推廣滲透的早期階段,銷售費用支出較大,導致短期內業績承壓。
據了解,該標準是全國首個知名商標品牌的團體標準。2023-03-22 17:20:23
為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廣告絕對化用語監管執法提供指引。2023-03-22 17:19:35
互聯網彈出廣告要能一鍵關閉。2023-02-28 19:46:12